智慧政府及香港创新
智慧经济
智慧环境

智慧政府
在囚人士综合智能通讯系统
在囚人士自助服务系统培训科技
智慧搜救方案智能隧道质量检测系统OPE Centre「宝珊排水隧道」数位孪生技术自动建筑物料测试系统水塘水质监测的无人船系统智慧供水措施 - 暂停供水自动通知系统
水知园
搬迁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往岩洞工程计划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之污水输送系统及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滤水厂的综合资讯及遥距预警系统 水下遥控机械人无人机系统「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中九龙干线全息投影模型水文资讯系统「防洪健康码」在智能排水管理及防洪工作的应用
「小铁牛」遥控湿井清淤水底机器车综合数码工程监督系统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智慧执法 - 高科技非入侵性查验器材
营健通
智慧政府 - 其他得奖作品
在囚人士自助服务系统培训科技
智慧搜救方案智能隧道质量检测系统OPE Centre「宝珊排水隧道」数位孪生技术自动建筑物料测试系统水塘水质监测的无人船系统智慧供水措施 - 暂停供水自动通知系统
水知园
搬迁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往岩洞工程计划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之污水输送系统及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滤水厂的综合资讯及遥距预警系统 水下遥控机械人无人机系统「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中九龙干线全息投影模型水文资讯系统「防洪健康码」在智能排水管理及防洪工作的应用
「小铁牛」遥控湿井清淤水底机器车综合数码工程监督系统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智慧执法 - 高科技非入侵性查验器材
营健通
智慧政府 - 其他得奖作品
智慧生活
智慧生活(医疗)
全息投影模型可四边同时播放影片。影片下设有立体模型,随影片内容亮灯,展示中九龙干线的走线、附近地标、日后的园景平台、行政及通风大楼、以及不同工程合约的重要建筑物。



得奖者 - 智慧生活 得奖者 - 智慧出行 得奖者 - 智慧生活 (医疗) 得奖者 - 智慧人群 得奖者 - 智慧政府 得奖者 - 智慧经济 得奖者 - 智慧环境

资科办联同运输署开发「交通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各类交通、运输及天气数据,以助运输署更准确分析及评估交通情况。该系统亦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机器学习分析过去和实时的交通数据及天文台的实时和预测的天气数据,提供即时及预测未来90分钟内的预计平均车速及行车时间。相关的分析结果由2022年4月起已透过运输署的流动应用程式「香港出行易」及政府「资料一线通」网站以开放数据格式免费发放予公众,方便市民规划行程及促进业界研发更多创新应用。由2023年2月底开始,天文台亦于「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加入「交通资讯」图层,显示香港主要干道及道路的预测交通情况,供市民参考。

天文台的全新个人版天气网站,除了更新网页设计与外观及支援用户自定网页版面外,更提供八种本港少数族裔语言的基本天气资料以及警告信息,以帮助少数族裔人士获取天气资讯。
开发团队创新利用内容管理系统,实时提供8个少数族裔语言的动态天气信息内容。
全新个人版天气网站采用适应性网页设计,可为不同装置(例如桌面电脑或流动装置)自动调整版面配置,为用户提供更佳使用体验。
全新个人版天气网站网址为my.weather.gov.hk ,亦可经香港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我的天文台」使用,欢迎市民浏览。

智能厨余机于2022年10月起应用于由环境保护署开展的「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其特点是具备防满溢及除味装置以保持环境衞生,并提供「绿绿赏」积分奖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家居厨余回收。收集到的厨余会送往回收设施(O.PARK1)转化为电力和堆肥。

在斑马线黄波灯上安装热能探测器,以探测驶近的车辆及等待过马路的行人,再透过调节黄波灯与发光灯柱的亮度及闪动频率,加强提醒驾驶者需停车并让路予行人。系统亦可发出蓝牙信号,让行人(尤其是视障人士)知悉附近有斑马线过路设施。

不停车缴费系统是运输署「智慧出行」措施中重要一环,让驾驶人士可以透过缴费贴轻松地遥距缴付政府收费隧道和青沙管制区的隧道费。当实施易通行后,所有人手收费亭及快易通车道将会取消,驾驶人士无需于收费亭停车或排队付款, 从而有更畅顺的道路体验。

实时交通灯号调节系统(“系统”)透过安装于路口的感应器,收集实时交通流量数据,按实际的交通状况灵活分配绿灯时间予不同方向的车辆及行人,减少使用路口车辆及行人的延误。
运输署正陆续于东涌市中心内8个选定的联动式灯号控制路口设置该系统,当中设于顺东路/达东路(东)灯号控制路口的系统已于2022年9月30日开始试行,绩效指标显示系统对改善交通成效显着。

3D全息投影风扇互动展示是透过3D全息投影和风扇技术,呈现出裸眼立体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展示效果。此外,它还配备传感器装置,能侦测用家的动作并进行互动,让用家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这种展示方式不仅适用于商业展示,也可以用于科学教育、艺术展示等领域,呈现出更加生动、精彩的效果。
系统正进行概念验证测试,及后更会加入空间数据应用,在不同场所进行测试。

1823积极采用不同创新科技提供服务,例如推出的流动应用程式《Tell me@1823》,让公众可随时随地联络政府,在网站、流动应用程式及电话热线引入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技术,并透过个案管理系统、业务规则系统协助处理个案等等。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机械人具备自动导航、避障功能等,用途广泛,并能有效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带路服务。
领路机械人设计到位,包括预设召唤功能,到指定地点迎接用家;喷风设计让用家清楚掌握扶手位置;雷射感应器可以侦测用家使用状况,领路机械人当接收反馈讯息,便会适时作出反应。
系统正进行概念验证测试,及后更会加入空间数据应用,在不同场所进行测试

政府非常重视公众的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于2020年推出名为「陪我讲 Shall We Talk」的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 目标如下:
(a) 加强公众对精神健康推广的参与;
(b) 加强公众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并希望鼓励市民及早寻求协助及介入;及
(c) 减低公众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视。
「陪我讲」利用各种多元化的传统渠道和新兴社交媒体平台,接触社会各个阶层。其一站式网站为公众提供精神健康的相关资讯及应对精神困扰的建议,并让有需要人士透过网站连结到相关网页寻求协助。
网站聊天机械人「帮帮」于2022年9月推出。「帮帮」除了可以协助巿民更互动和更方便地浏览网站外,还会按用户的需要来提供相应的社区资源和求助资讯。
因应巿民的精神健康需要,「帮帮」特设六大精选话题,分别是抑郁症、焦虑症、家庭关系、学业、财政状况、和关于自杀的问题。「帮帮」希望鼓励市民遇到精神健康问题时及早求助。

在囚人士可自行使用「在囚人士自助服务系统」的各项功能,例如小卖认购、资料查询及要求管理,提升院所运作的效率。另外,系统亦新增了预约图书的功能,方便在囚人士培养阅读的兴趣。
此系统让在囚人士增加对科技的认知及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同时提升他们透过系统管理自身事宜的能力,借此为在囚人士重新融入社会提供更多有利条件,提升整体更生计划的成效。

「在囚人士综合智能通讯系统」是一套专门设计的自助电话通讯系统,配合自助电话亭、显示屏、语音辨识技术及语音关键字词识别运作。
通过此系统,在囚人士可在惩教院所内以自助形式致电指定亲友,以鼓励他们与亲友保持联系,推动更生。

Smart Rescue - Hong Kong Police Force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采用现代化训练方法及先进科技,提升训练专业水平,是香港警务处的重要策略之一。多年来,警务处透过自主研发及外部机构合作,采用培训科技,以提升对警务人员的训练水平。

下载 「防骗视伏」App:
App Store: https://apps.apple.com/hk/app/%E9%98%B2%E9%A8%99%E8%A6%96%E4%BC%8Fapp/id1663109821
Google Play: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scameter.hk.cyberdefender&pli=1%27;
AppGallery: https://appgallery.huawei.com/app/C107839939

预防电邮骗案
2022年全球损失达213亿港元
2022年本港损失达7亿5千1百万港元
百份之七十受害人为本地中小企
侦测可疑电邮
零成本
自动化侦测
简易安装
非入侵性

土木工程拓展署东拓展处及香港生产力局共同研发的「智能隧道质量检测系统」,是香港首台搭载人工智能处理技术的隧道施工巡检航拍机,成功把隧道结构检查工作全面升级至智能化及数码化,让工程师在地面进行智能安全巡检,无需设置工作平台,大大减少检测时间及所占空间,同时增加现场施工的灵活性、安全性和精准度。检测完成后系统更会自动整合报告,把整个隧道检测程序数码化。「智能隧道质量检测系统」亦获得多个国际及本地业界组织认可。

土力工程处运用数位孪生技术提升「宝珊排水隧道」监控、分析和预测地下水位变化的能力。
我们运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将排水隧道、排水斜管、孔隙水压计,与周边环境和地质结构三维图像化,并透过数位孪生技术将水压计所量度的水位数据回传到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当中,利用存在虚拟世界的「双胞胎」显示水位变化,全天候监察宝珊地段的地下水位状况。
本处现正探索利用人工智能配合数位孪生技术分析雨量数据、水压数据,以至水位变化的相互关连,希望加强我们对宝珊地段地下水位变化的预视能力。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的工务试验所为政府工务工程提供广泛的建筑材料测试服务。每年,工务试验所为政府工务工程进行超过二十万次混凝土砖样本测试以及三万次钢筋测试。
为配合政府透过创新科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愿景,工务试验所积极利用各种创新科技元素,研发不同自动化系统,以提升测试服务的效率及可靠性,更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并减低人手测试可能发生意外的风险。其中,我们研发了一套「自动混凝土砖测试系统」及一套「自动钢筋测试系统」,以自动化方式进行整个测试程序。两个项目均应用多种先进技术,例如自动机械臂、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电脑视觉分析及人工智能,以电脑操作自动完成测试的整个过程,完全替代以往需要人手处理的每个步骤,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及试验服务质素。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水务署近年引入无人船系统,在水塘进行自动水质监测及取样,透过应用创新科技,提升工作效率。无人船系统由一个基站电脑及四艘电动无人船组成。每艘无人船均配置了水质分析装置及自动取样装置。透过基站电脑,工作人员可远距离控制无人船自动按预设的航道航行,并在指定位置上,进行水质监测和取样。

为支援水务署更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水务署正逐步设立一套以地理讯息系统为本的「暂停供水自动通知系统」。在水管发生紧急故障时,该系统能协助确定因紧急维修而需要关闭的阀门和暂停使用的水管段,从而识别供水受影响的建筑物,并主动通知受影响的大型屋苑管理处。

水知园
为加强大众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水务署特意设立向公众开放的水资源教育中心 -「水知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透过展品、现场示范及互动游戏,让参观人士了解水资源相关的资讯。
「水知园」涵盖香港的供水历史、天然水资源、水务古蹟、中水重用、水务工程及用水效益等资讯。现在,4D沉浸式CAVE将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带领您参观水知园,让您彷如亲历其境,体验各种展品及互动游戏。

搬迁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往岩洞工程计划
搬迁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往岩洞工程计划是政府其中一个发展岩洞的先导计划。计划下,现有的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将迁至狮子山以南的山体内,以释放约4公顷现址土地用作房屋发展及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本片运用了洞穴式自动虚拟实境 (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 或简称CAVE)技术,让参观人士彷如置身建造中的岩洞内,亲历其境了解工程计划背后的理念、工程范围、施工方法及各项缓解环境影响措施。

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之污水输送系统及昂船洲污水处理厂
为了改善维多利亚港水质,香港政府分阶段推行净化海港计划,用以收集及处理维港两岸区域的污水。工程包括建造处理量达每日245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化学强化一级污水处理厂 – 昂船洲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及第二期甲工程分别已于2001年及2015年正式启用。

「综合资讯及遥距预警系统」是一套用于水务署以配合智慧水厂运营理念的水处理流程自动监控系统。它能实时分析在滤水厂水处理流程中大量的水质数据,并应分析结果及时做出判断及相应操作,如自动采样、检测和作出预警等。也透过实现「可视化」远端「诊断及治疗」的功能,使所有现场操作人员和非现场人员都能监控相关的分析数据,并适时作出相应的行动。除了可以减低人手操作、设备成本及潜在风险外,还可以增强生产力,并能优化资源部署。

渠务署设立「防洪健康码」,利用政府物联通(GWIN)及于排水道安装联同机电工程署研发的新型传感器,更广泛地收集各个排洪水道的水文数据,从而有助规划防洪措施及加强水浸监察。
新型水位传感器
- 解决以往在设置新监测设备时所遇到的数据传输及供电问题
- 大大缩减安装的时间和成本
- 体积较传统款式小
- 部分新型传感器可由太阳能供电

「小铁牛」利用车头的旋转工具将井底的沉积物打碎,然后经喉管泵至地面作筛滤处理。它的好处包括:
- 代替工作人员进入湿井清理沉积物,提升工作安全和效率
- 配置声纳影像及定位系统,可在运作中的湿井内进行清淤工作,显着提升工作弹性
- 由独立的油压动力机组驱动,减低车身的体积和重量,能于井内灵活运作
此创新项目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2022」中荣获银奬。

你好,我系职学宝。我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现全天候24小时提供网上查询服务。我不但懂得解答关于部门各种资助计划的一般查询,而且可以为申请人查阅申请个案进度。

香港海关的工作范畴广泛,为了让公众和旅客能更便捷地掌握海关提供的各项服务及资讯,我们正在全力开发「智慧海关互动式答问系统」。该系统应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文字转语音的技术,并且有海关强大的中央知识库的支持,能就公众和旅客的查询提供即时及准确的回覆,有助提昇香港海关的创新形象及推动特区政府的智慧城巿发展。

政府于《二零二二年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修订)条例》中引入了一套新的贵金属及宝石交易商两级注册制度,由海关负责执行,并会对违规个案采取执法行动。

护法守关是香港海关的责任
每天在有限时间内从成千上万的行李及货物中找出高危物品加以搜查,防止违禁品违禁品流入香港是海关人员每日面对的挑战
运用辅以人工智能的查验工具,海关人员便能在智慧执法上如虎添翼海关一直致力在各个边境管制站使用更多先进设备,以提升清关效率和侦测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海关已引入更多具备自动侦测违禁品功能的先进设备,当中包括用于X光检查器并内设人工智能功能的自动侦测仪,以及电脑扫描检查系统。用于X光检查器的自动侦测仪协助侦测可疑物件,透过比对可疑物件与数据库内的X光影像,快速自动辨识违禁品,例如枪械弹药、枪械配件、武器及香烟等。另外,电脑扫描检查系统能360度无死角扫描行李和货物,并具有自动侦测毒品和其他违禁品的功能。这些装备不仅会提升侦测违禁品的效率及精确度,有助打击走私及其他海关罪行的执法能力,亦会使边境管制站的客货运清关更为快捷。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由中九龙干线的工程团队开发,以数码对映技术构建而成的综合管理平台,结合了不同领域的崭新技术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运算及云端、建筑信息模拟技术等,其优势是提供「综合」及「单一资讯来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可以联通建造数据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协作能力及工作效率,让工程团队适时监察和掌握准确的建造数据,令工程管理更一体化。

「综合数码工程监督系统」是云端协作平台,整合中九龙干线6项工程的数码工程监督系统,将6项工程合约的建造数据标准化,根据用家在不同范畴上的需要,制定控制板面及标准仪表板,设立夸合约基准及促进监察绩效。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第一种是「在线聊天机械人」,能于海关网页上以中英文解答公众的查询。此外,聊天机械人亦会学习聊天记录,从而不断改进对答表现。

智方便
只需登入一个户口就可以使用唔同的网上服务。

水下遥控机械人工作深度达水深300米,有6个螺旋浆推进器,最高航速达每小时5海里。它配备3组高解像度摄录镜头,监察机械人前方及后方的情况及进行摄录,亦有5个4000流明的照明灯组。它亦配备1组电动机械手,可以执行抓及剪的简单任务。此外,水下遥控机械人亦配置了1个多波束声纳装置,探测距离为100米,用于协助水下搜索。

消防处一支由专队构思的「建立消防及拯救服务的无人机系统」项目于二零二一年七月夺得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举办,并由机电工程署担任策略顾问的「促进机械人科技应用」创新比赛季军。此项目将为消防处不久将来应用无人机系统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攀山拯救无人机相片分析软件先导计划
2021年接获951宗攀山拯救事故,比2020年的602宗上升58%,疫下行山热潮令近两年的意外大幅增加。现时,一项攀山搜救事故往往需时多日才能够寻回失踪者。消防处希望能够以利用新科技来缩短整体的搜索时间,力求尽快寻回失踪人士。根据我们过往的经验,在大部分的攀山搜救事故中,家人、或者朋友往往只能够提供有限度的资讯。以发生在2021年的一宗八仙岭事故为例,因为当时所掌握的资料有限,地面搜救人员需要在大约30平方公里的山野范围 (0.0071km2 = 1标准足球场) (30 km2 ~ 4,200标准足球场)内搜索失踪者,其中包括了茂密的树林、斜坡和悬崖等等。「无人机」可以在更多危险的地势中进行搜索,可以加快搜索失踪人士之余,更进一步保障前线消防同事的安全。消防处于攀山搜救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都会在搜救范围内收集大量相片,以往由消防队员用肉眼逐张检测有没有拍摄到受伤者或失踪人士。人工智能能快速检查已收集的相片,帮助圈出相片内的疑似人形物体,减省人手检查时间,同时减少消防队员因疲劳而在检查时失误的情况发生。
以肉眼来检查每张(1,920x1,080像素 – 8,000x6,000像素)相片大概需要20-30秒的时间,每次每一部无人机在指定一个1km x 1km区域的搜索行动当中大概会收集约1,500张相片*,按此速度,推算每个消防队员至少要花8-12小时才能检查所有相片。而长时间在电脑观看相片不单止加重消防队员在行动中的工作负担,加剧疲劳和搜救时的受伤风险,并会大大减低行动效率。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软件只需平均5-10秒处理一张相片(手提电脑:i9中央处理器、32GB RAM、NVIDIA QUADRO RTX 5000),并会在相片中圈起疑似的人形物体,只要善加利用便能节省时间,并提升消防队员在攀山搜救的效率。

资产数码化与建筑信息模拟及资产管理(BIM-AM)应用
自 2014 年起,机电工程署一直致力研究开发建筑信息模拟及资产管理(BIM-AM)系统。透过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协助资产管理(AM),推动智慧楼宇发展。
2020年,机电工程署优先选择了三百多栋高耗电量的设施进行资产数码化工作以应用BIM-AM。该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部曲,包括输入资产资料、文档数码化、为主要机电设备安装「射频辨识标籤」、资料验证、建立三维模型。机电工程署至今已经为超过二百个现有政府设施内的二千多个机电系统及十万个机电资产进行数码化工作。
将资产数据连同三维模型上传到机电工程署专利的BIM-AM系统中,便可用于遥距监控、遥距故障诊断和快速资产定位。根据机电工程署总部的先导计划,保养维修的工作流程可节省至少15%的时间。机电工程署希望能与业界共同推动BIM-AM应用,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迈向机电数码化的新时代。

自 2015 年起,部门一直积极推动「建筑信息模拟及资产管理」( BIM-AM )的应用以提升机电业资产管理水平。
冠军
项目场地:天水围医院
以天水围医院内隔离病房出现失压的情况示范如何应用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紧急处理案例。
1) 远程查看有关资产及相关资产讯息。
2) 实地进行快速资产定位
3) 连接中央监察系统介面进行实时远程监察。
4) 显示受影响的设备位置和过去的保养记录,并通过查看设备关系图找出受影响设备。
亚军
项目场地:民航处总部大楼
以民航处总部大楼示范如何应用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为不间断电源系统进行保养维修工程案例。
1) 示范使用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填写保养清单
2) 在现场使用移动设备及利用射频识别系统和扫描二维码技术,查看机电设备的资讯资产定位。
3) 使用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查阅保养手册、测试报告、图纸等资产信息。
4) 将政府物联通、漏水检测传感器等其他系统连接到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异地远程监控房间情况。
季军
项目场地:大龙兽医化验所
这项目于无保养人员驻守的场地 — 大龙兽医化验所应用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
以优化整个维修保养的工作流程。
1) 使用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保存各设备的重要资讯,包括设计要求、测试纪录、维修保养纪录、使用手册及设备规格等,从而避免资料遗失。
2) 在维修保养巡查时于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使用射频识别技术便能即时获取机电设备的资讯和它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关联性。
3) 主要运行数据会由政府物联通传送到建筑信息模拟-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察。

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入门网站是一个开放给政府和公众使用的一站式数据「超级市场」,提供免费查阅及下载符合CSDI规格的数据,促进开发者发展智慧应用程式。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GeoSpatialiser"是一个供政府部门内部试用的网上工具,用家可以快速地为大量地址进行地理编码,运用不同搜寻演算法,输出如经纬度等位置数据。这工具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建筑物覆盖范围,也允许用家选择以excel及开放及机读格式,如CSV、GeoJSON及GML下载搜寻结果。

此影片只有英文版,请按「继续」观看英文版 。
继续「探地雷达机械狗」由无人遥控机器狗、探地雷达系统、机械臂及室外物联网传感器组成。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下测绘系统,配备了步进频率连续波 (SFCW) 技术和精确的即时动态定位技术 (Real Time Kinematic RTK)。超宽带天线系统和优化电子设备可同时提供无与伦比的分辨率和穿透深度。它扫描地下以提供地下废水源、非法接驳(雨水渠和污水渠的错误连接)等地下结构的清晰 3D 图像。「探地雷达机械狗」使用增强现实 (AR) 映射调查结果。

环保署在错综复杂的排水道用「多地形遥距取样机械人」追踪污染源。机械人由环保署策划,香港中小企组装及大湾区供应零件。
「多地形遥距取样机械人」可透过互换的轮胎与履带的移动系统去适应各种地形,在地下渠道和河道(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进行遥距污染监测,亦备有伸缩机械臂以收集液体与固体样本,之后送交化验所进行分析。
环保署已经在元朗市使用这个新技术,成功追踪到污染排放位置,助环保署执人员搜集怀疑违反《水污染管制条例》的证据及截停相关违法者。

「5G自动导航 实时水质分析 采样无人船 」不但可进行全天候遥距实时水质监测并取样,亦可以到达一些比较危险的水域工作,以增强灵活性。此外,「5G自动导航 实时水质分析 采样无人船 」亦已安装实时水质监测器及水样本取样样器, 可进行实时水质监测(例如溶氧量、酸硷度、浊度等)及抽取水样本,之后送到化验所作进一步化验,以加强侦测水污染的能力及协助寻找污染源。「无人监测船」曾经在机场附近水域协助水质监测并取样。
「无人监测船」是由全天候电动无人船、取样装置、实时水质监测器和5G网络电脑伺服器组成。「无人监测船」具有「全球定位系统」、「智能自动避障」、「预设航点自动导航」及「自动返航」功能,能够跟着预设的航道航行时,智能地选择最适合航道,确保监测任务得以安全及顺利完成,也可以进行遥距实时水质监测及取样。「5G自动导航」利用5G网络, 不受传统遥控无线电控制的限制, 亦不会影响附近易受无线电影响的地方,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检测的覆盖范围,亦可以大大增加监测点的数量,让调查人员能更迅速地锁定污染情况及掌握执法时机。

污染不仅在陆上出现,亦会在地底的水管道及水底,环保署利用「无人潜水艇」,进入河道、海底,以及位于海口的管道去侦查是否有破裂或隐蔽的污水排放管道,加强打击污染河流的非法排放活动。
「无人潜水艇」能在错综复杂的排水道找出潜在的污染源头,并在水底80米水深的位置采集水质样本和固体样本。它配备实时水质监测器及水样本取样样器, 可在水底不同深度进行实时水质监测(例如溶氧量、酸硷度、浊度等)及抽取水样本,之后送到化验所作进一步化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无人潜水艇」亦可代替潜水员,在潜水员难以到达的水域观察水底的环境、生态及珊瑚生长状况。让同事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了解不同水体的水中生态,检视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无人潜水艇」亦曾用作监测「三跑道系统工程」附近海底的珊瑚生态。「无人潜水艇」曾参与的工作包括监测林村河水底、调查连接沙田城门河的大型海口的管道及连接葵涌货柜码头的大型海口的管道的污水问题。

香港高楼大厦林立,环境复杂,噪音往往有多个类别和来源,要迅速确定被投诉的目标噪音,絶非易事。过往在调查工商业噪音源(例如水塔、散热器、通风或水泵等系统)的复杂个案时,往往要由几队调查人员用多日搜查。
在2020年中,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引入创新的便携式「声学相机」,并首次运用于调查工商业噪音。凭着「声学相机」屏幕显示的不同颜色,调查人员一眼就可「看见」和确定主要噪音源的位置!在复杂情况、黑暗环境和众多噪音源中确定主要噪音源的位置,该仪器尤其合用。正所谓「有图有真相」,这项技术方便所有相关持份者尽快了解实情并作出跟进。
在2021年,环保署的调查人员已利用「声学相机」成功处理了约90宗工商业噪音投诉。相关调查工作的效率大有改善。一般而言,只需要调查人员举起「声学相机」拍摄片刻,就能确定噪音源的位置,比较传统安排「开关噪音源」的测试方法,每宗个案大约能节省逾2个工作日的时间。
便携式「声学相机」像平时拍照一样将「声学相机」对向声源,噪音源即时呈现,调查人员可「看见」噪音的问题所在,大大提升效率及掌握执法时机。

实时浮游植物监测系统利用实时原位技术监测香港水域的浮游植物。这种技术结合专门的流式细胞仪与高端的图像捕获和分析,成为一个高通量,自动化和准确的浮游植物识别系统。这新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让署方及时和更准确地评估浮游植物的种群分布和变化趋势,从而帮助我们在红潮/有害藻华事件中有更高的检测能力及更迅速的反应。

三维生态资料库

环保署自行设计及3D打印「无人机采样器」,在难以到达和危险的地方进行遥距水中取样进行采样。
「采样无人机 」不但可以在空中进行各种工作,亦可在远离岸边的地方,或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和危险的地方进行遥距水中取样,以保障同事的工作安全。除了协助一般水污染调查,无人机采样亦适用于调查漏油、红潮等大型事件。
此水质采样装置由部门自行设计及3D打印,经多番测试及反覆改良,表现出色,曾在紧急事故(如漏油、污水渠损毁、河水污染等)发生后,用作采集河水和海水样本。

































































